(看到藍腹鷳信用貸款雕像,就到了比亞外部落。)
  (愛唱歌的比亞外當鋪部落居民)
  (部落系統家具居民還喜愛跳舞)
  (部長灘島落的美食,原料全部採用有機食材。)
  編者按:說起社區,我們一般會想到我們居住的小區。而在臺灣,社區往往在農村。雖然地理概念稍有不同,但是都有著看似平常卻讓人心靈為之一顫的感動。臺灣社區營造始於20年前,被當地專家稱為臺灣展台北港式飲茶開的一場最基層、最普及、最溫和,但影響卻難以估計的社會運動。它的作用在於一點一滴喚醒人們對土地、對家鄉的感情,拉近了鄰裡間的關係,是一個由下而上、浩大綿久的家園再造工程。應臺灣中央通訊社邀請,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組織下,紅網記者參加了臺灣社區營造採訪團,於2013年11月下旬走訪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臺灣社區。
  紅網特派記者 馮鈞 臺灣報道
  
  “我們這裡只有15戶人家,人口是141.5人。還有在肚子里的,只能算半個啦,哈哈。”在比亞外部落長老“春天”的介紹中,臺灣社區營造採訪團走進了這個位於臺灣桃園縣復興鄉的迷你小村落。
  談起這個部落名稱的由來,流傳著兩個版本。第一個說法是比亞外就是當地大漢溪上游鳥嘴山出產的一種豆,俗稱黃帝豆。
  另一種說法讓人感覺很溫暖。相傳此地有一位婦女叫亞外,她勤勞又好客。在她的田園裡栽種了許多作物,其中以黃帝豆最多。那時候,交通極為不便,後山許多部落族人要到城鎮買鹽、鐵器等生活日用品時,徒步往返需二至三天,於是目前比亞外所在的位置就成為重要中轉站。但是,當時這個中轉站沒有旅館和餐館。亞外就特別熱情的款待路過的人。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被稱為比亞外。
  顯然,當地人更喜歡第二個溫馨而充滿愛的版本。
  藍腹鷳的故鄉
  
  走到部落路口,兩隻被稱為國寶級的藍腹鷳(又稱藍鷳)雕像成為到達比亞外的標誌。據猶浩達亞介紹,這種臺灣特有的鳥種已經瀕臨滅絕。近幾十年來,由於臺灣經濟的急速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森林被砍伐,土地被開墾,致使藍腹鷳的棲息生存環境遭到很大破壞,分佈區域越來越縮小,加之隨著藍腹鷳越來越珍貴,個人的收藏、捕捉和飼養也隨之加劇,從而更加導致種群的減少。目前,藍腹鷳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一級。
  儘管有著狩獵的傳統,但是比亞外部落在12年前就開始禁獵藍腹鷳,如果在狩獵的時候不小心抓到了藍腹鷳,會立即放掉。2002年10月12日比亞外部落還全體動員成立了保育巡護隊。猶浩達亞說,這讓藍腹鷳在比亞外出現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非常希望這能夠成為部落的標誌。不過這個願望正變成現實,這裡現在被不少人稱為藍腹鷳的故鄉。
  安靜清潔的社區
  
  “早期的比亞外很臟,垃圾成堆。於是我們就從部落內開始美化。”春天說。一個只有15戶人家的偏遠小村落,整治和建設似乎只能依靠自己的雙手。
  “這些圖騰的瓷片都是我們部落的人一點點貼上去的。”春天指著沿路的圖騰拼圖,講述著比亞外部落由偏遠落後小村向安靜清潔社區轉變的過程。
  比亞外部落有專門的會議制度,對於部落的公共議題,比如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部落環境的改善等進行討論。部落頭目(耆老代表)為核心,年青人執行部落頭目的決議,部落的居民可以會議中表達意見。一個月至少要開一次會。社區建設是部落居民的義務。
  12年,居民們用雙手將一個落後髒亂的小村落,改造成現在一年四季鬱郁蔥蔥、花果飄香、安靜清潔的社區。
   守土,為子孫留一個故鄉
  
  比亞外部落雖然簡樸,但是這裡的安靜清新和有趣的狩獵文化卻吸引了許多游客。
  “我們部落接待限定30人,要求游客要熱愛大自然,不能給我們的環境造成污染。”部落首領“夏天”說。就在10年前的一天,那時候部落經濟比較拮据,有一個導游打電話給他,說有8台旅游車開到了山腳下,讓他安排好接待,被他拒絕了。
  “對待土地就如同對待母親一樣,要用愛心去對待。這裡不只住我一輩子,還有子子孫孫。我們要守住這片土地。”夏天不想過多的游客打擾比亞外的美麗與寧靜。
  部落居民對於自己腳下的土地十分熱愛。春天早年在臺北打拼。臺北的生活也許遠比部落的生活舒適方便,但是她卻選擇了回鄉。“我生在這裡,長大了去臺北是為了學習先進的知識準備建設自己的家鄉。到我老了,守護部落的任務就在我們身上了。祖先的神靈就在對面山上看著我們。我們要為子孫們留一個故鄉。”春天離開臺北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牽繫於深愛的故鄉。比亞外有著夏天和春天們與部落相依成長的故事,當他們頭髮開始花白,部落的改造建設開花結果。  (原標題:【臺灣社區營造】15戶人家的迷你小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gx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