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光和劉毛淑卿鶼鰈情深,兩人走過半世紀,互相扶持,見證華策會一步一腳印。(美國《世界日報》/SD記憶卡杜宜臻 攝)
  中新網8月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過去50年來我每年都參加橫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活動,直到2008年因為膝蓋受傷,才沒有再繼續”。紐約華策會創辦人劉毛淑卿表示,50年前,因為看到移民生活的艱辛,有感“唯有提供移民教育機會,才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因此她自己寫了一份計劃書,向化療副作用政府單位申請基金,取得1.4萬美元經費後,她在擺也街擺了一張書桌,向華埠民眾宣揚華策會的新項目,鼓勵民眾登記,之後她頂下批露街(Pell St.)3號一個閑置店面,“提供教育項目的華策會就此誕生”。
  劉毛淑卿回憶,當時第一批教育項目有100個學生,白天提供四個小時的教育學習,下午則是團體戶外活動。走過50年,華策會早已不再是一張書桌一個員工的機構,而是在曼哈頓、華埠以及布魯克林都有辦公室,小區人人皆知的組織。走過50年,劉毛淑卿認為,“提供教育和工作機會仍是華人SD記憶卡小區發展兩大關鍵”。
  當年有感於移民因為缺乏教育和工作機會,劉毛淑卿成立華策會,主要是希望透過提供移民語言教育和職能教育,讓他們能夠打破語言的藩籬和取得謀生技能,進而能夠銜接美國社會。50年來,教育和職業訓練一直是工作重點,她認為,“對於移民來說,教育是銜接美國社會的跳板”,不過她也有些難過的承認,“儘管過了50年,小區不停的在變化,存外接式硬碟在的問題仍然相同”。
  不過,劉毛淑卿認為,華人小區50年來很大的進步是逐漸在政治領域中嶄露頭角,從劉醇逸當選紐約市主計長,以及挑戰市長選戰,都是華裔爭取發聲權的良好典範。她希望下一代的華裔青年能夠理解參與政治對於提升在美華人地位的重要性,鼓勵華裔青年積极參与小區服務或是參政,因此她認mSATA為華策會有這項教育使命,“以前是教育移民語言和生活技能,未來還要教育移民履行投票義務參與政治”。
  今年82歲的劉毛淑卿,從沒想過退休,丈夫劉永光也相當支持她。兩人結婚62年,劉永光陪著她,一步一腳印打造華策會,見證當中的酸甜苦辣。曾經是工程師,30歲後回醫學院當老學生,歷時十年取得醫生執照,他的人生故事和劉毛淑卿一樣精彩。劉永光說,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他為劉毛淑卿感到驕傲,也鼓勵華裔年輕人勇於追夢。(杜宜臻)  (原標題:紐約華策會創辦人劉毛淑卿:見證華人小區變遷(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gx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